胡颜立 原名胡卓,男,江苏无锡堰桥人,原南京师范学院总务长、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1949年至1955年曾兼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大石桥小学、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大石桥小学(均为南师大附小前身)校长。
胡颜立早年家境清寒,初小毕业后无力升学,便去一家小店学徒,后家乡开办胡氏公学,胡姓子弟免费,得以继续读书。受“教育救国”思想影响,1918年考入苏州第一师范, 1922年毕业后进入中央大学附属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均为南师大附小前身)任教师8年。其间,又靠半工半读进入东南大学教育系学习,1931年毕业。随后,先后担任过国立编译馆编审、广西师专教授。1935年,他受当时教育部派遣去四川,与徐允昭一道创办了四川省立实验小学并任校长,同时兼任四川大学讲师。在此期间,因不满国民党当局在办学经费上的刁难,多次与四川教育厅发生冲突,1947年愤然离川返南京工作。后因家长挽留,又回成都实小继续工作(原国务院总理李鹏1935年-1939年曾在该校就读,1986年他在视察母校师回忆道“那时胡校长很开明,我在这里学习时很愉快)。到1948年又与四川教育厅发生冲突,再次回到南京,任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 ,并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继续推行改良主义教育,结果被反动派政府以“匪谍嫌疑“的罪名逮捕入狱。后经师友吴研因、徐允昭、黄兢白、季禹九等人多方营救,二十五天后出狱。出狱后即去上海任上海国民教育实验区副主任、副教授。1949年应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聘,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南师大前身)教授并兼任中央大学附属大石桥小学(南师大附小前身)校长,直至1955年。他1952年任南师总务长,1953年加入民主促进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教育系副主任,1962年被推为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胡颜立是小学教育的专家,他长期置身于教学教育的研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特别是对小学自然教学法造诣颇深。他给学生上课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各种自然现象,阐明各种科学原理,作各种演示训练,生动易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出版过多种自然常识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有关小学教育的书籍。比如1934年主编了《初级小学自然课本》共八册、53年出版了专著《小学自然教学手册》、《怎样实施五爱教育》,59年参加编写了江苏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学制”一章,62年主持合编了十七万字的《中小学各科教材教法研究提纲》,74年组织编写了小学三算结合实验课本第一、二册,79年主持编写了《斯霞文集》。
胡颜立是一位作风民主、业务精通、平易近人、个性活跃、多才多艺的领导。他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先后进行过分组教学法、大单元教学法、凯洛夫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他亲自领导组织附小的五年一贯制试点工作,成绩显著。 他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尽管当时学校教师的学历很高,但他仍经常请南师的教授来给老师讲课。每学期,他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研究专题,每学期都要写出研究报告,所以,那一时期,《江苏教育》、《人民教育》上经常刊登附小老师的文章。学校每门学科都有知名教师。他体贴关心教师,教师生活上有什么不顺心或困难时,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对学生他也是和蔼可亲,孩子们总喜欢驮在他背上,摸摸他的脸,和他说笑。他喜欢音乐,会多种乐器,同时又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积极倡导者,学校师生文体活动十分活跃,学校集体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紧张愉快的和谐气氛之中。
胡颜立热心社会活动,53年在民进上海总部赵朴初先生和南京市委统战部的直接关怀下,成为民进组织在南京的首批会员之一,并任民进南京地方组织筹备小组组长、筹委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江苏第二至五届政协常委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