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斯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旧版云顶国际yd222登录入口

  • 发布时间:2010-08-27 18:37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37154

斯霞1910.12-2004.1,女,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是我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

1927 年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浙江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嘉兴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南京东区实验学校、杭州林司后小学任教师。1932年底,斯霞来到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南师大附小前身)任教,直至1995年退休。

斯霞老师立志终身做小学老师,这个志向她坚持了一辈子,她几十年如一日,满怀着对教师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勤奋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南师大附小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实验学校。中大实校是当时最先进的学校,由于当时的学校领导都由中央大学的资深教授兼任,他们受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影响较深,注重教育实验,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斯霞在这里学到了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尝试出了一种将中国传统灌输式的教育和西方先进的启发式教育较完美结合的“中西合璧”的教学模式,使课上的活泼生动,充满童趣,

新中国成立以后,斯霞老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中, 195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年还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当时最高级别)。

1958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南师附小进行小学五年制的学制改革试验,试点班班主任、语文、算术(低年级)两科的教学任务全落在她的身上,而当时是她人生最困难的时期,重病在床的丈夫和四个未成年的子女都需要她的照顾,她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为之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使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60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她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课文分散识字”的语文识字教学经验和爱心教育的理念对我国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课堂实录《我们爱老师》被拍成教学电影并荣获中央电教馆一等奖 。她的经验汇集在《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斯霞教育文集》、《斯霞之路》、《我的教学生涯》、《爱心育人》等著作中。她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1978年,她成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1986年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两篇文章,斯霞获得全国教育界的赞扬。1964 年,教育界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开展了对“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批判。《人民教育》受命发表了三篇文章:《我们必须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划清界线》、《从用“童心”爱“童心”说起》、《谁说教育战线无战事》。一时间报刊杂志批判“人性论”、“阶级斗争熄灭论”、“童心母爱”的文章连篇累牍地发表,含沙射影地批判斯霞教育思想,斯霞蒙受了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了变本加厉的打击,被打成“修正主义黑样板”、“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她被迫离开课堂,靠边检查,劳动改造。1969年,斯霞可以上课了,但仍不能教语文,不能做班主任。1973年,她被省教育厅借调去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她主动要求回附小,67岁高龄的她重新耕耘在小学教育这块园地上。

1978年上半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斯霞担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她坚辞不受,坚决要求留校任教。197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教育部明确宣布给斯霞“母爱教育”平反,斯霞成为热爱儿童的楷模。1986年,斯霞老师把她的一笔稿费捐给学校,设立斯霞奖学金,奖励学校品学兼有的学生,以后又不断捐钱,至今奖学金已颁发21届。

由于功绩卓越,斯霞先后荣获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宋庆龄基金会全国“樟树奖”获得者等光荣称号,并当选为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还先后当任过为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和全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还被聘为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斯霞,作为当代优秀小学教育家,已经载入了史册。

网站地图